-
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智... [详细] -
第五届中华周易名家高端论坛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长期以来,... [详细] -
第四届中华周易名家高端论坛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为加强易学领域的交... [详细]
高翠澜老师——问道鹤鸣山·易路生繁华
分类: 学术研究 时间: 2025-11-24 阅读:22次
撰文:高翠澜
------八宅派风水传承人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顾问、驻马店市分院院长
2025年11月6日,霜降已过,立冬未至,正是天地气息交汇、万物沉淀收藏的时节。我怀着一种朝圣与归家交织的心情,踏上前往成都鹤鸣山的旅程,赴一场周易文化的年度盛会——渚夏周易文化研究院2025年年会。当飞机掠过巴蜀大地的上空,俯瞰之下,群山如卦象般层叠起伏,江河如爻辞般蜿蜒流动,我心中已然升起一股庄严的感应:此行,注定不凡。
作为驻马店市分院的院长,能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与此次盛会,我深感荣幸,更觉责任重大。驻马店,这片中原厚土,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古老基因;而鹤鸣山,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便是仙鹤长鸣、幽人深隐的灵性之所。从中原到西蜀,我跨越的不仅是千山万水,更是一次从文明平原向哲学高地的精神溯源。


一、 盛会启幕:三百同道的“能量场”与文明的交响
踏入鹤鸣山会场的那一刻,一股无形的、磅礴的文化能量便扑面而来。来自五湖四海的近三百位易学同仁、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一生浸淫易理的耆宿,有目光炯炯、致力于易学与现代科学交叉研究的青年才俊,更有许多如我一般,扎根于地方,默默为文化传承耕耘的分院同仁。

没有陌生的寒暄,只有心照不宣的颔首微笑。一句“同道中人”,便足以消弭所有距离。我们因《周易》这本“群经之首”而结缘,因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共同追寻而相聚。这个由近三百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灵共同构筑的“能量场”,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丰饶的“文化卦象”:它上承乾天之刚健,充满创新的活力与高远的志向;下接坤地之厚重,饱含传承的韧性与实践的精神。


大会开幕,钟磬和鸣。当研究院领导致辞,回顾过往一年的累累硕果,展望未来的宏伟蓝图时,我看到的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文明长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滴水、一朵浪花,因汇聚而有了磅礴的力量。这宏大的规模与极高的规格,并非为了虚张声势,而是真切地昭示着:在当今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古老的东方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回归到我们的精神生活与实践中,为浮躁的世界提供一份定力与启迪。
二、 角色践行:在分享、对话与荣誉中的三重洗礼
此次年会于我而言,是一次多维度的深度参与和灵魂洗礼。我不仅是一名参会者,更是一名分享者、对话者和见证者。
首先,作为思想的分享者,在学术报告中砥砺智慧。
我十分感激大会的信任,赋予我进行专题学术分享的机会。我分享的题目是《八宅派风水在现代建筑中的挑战与创新应用》。


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众多熟悉或陌生的专注面孔,我简要论述了八宅派形成的渊源及派别,论证了八宅派在阳宅布局上的独特优势,阐述了现代建筑对传统八宅的三大挑战,分享了我的“八宅心法”—阳宅应以人为本,用实战案例分析了企业布局从理论到实战的完美闭环,最后论述八宅派的不来---科学与哲学的再思考。倡导的“中正”、“时中”之道相结合,探讨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如何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定盘星”,做到内心有主宰,行事有分寸。


在提问环节,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一位南方的学者就“中和”与“变通”的边界提出疑问,一位年轻的研究生则关心如何将“守正”应用于创新创业的实践。这些高质量的互动,让我深感欣慰。这正说明,我们的易学研究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本考据和玄学推演,正生机勃勃地切入时代脉搏,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产生着深刻的共鸣。
其次,作为理念的对话者,在专题采访中传递信念。
大会安排的专题采访,于我是一次坦诚而深入的内心剖析。面对镜头,我谈及了作为地方分院院长在基层推广周易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如何用现代语言诠释古老经典,让“阳春白雪”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践经验。我特别强调了,学习《周易》绝非为了宿命论的占卜,而是为了掌握一种“观其象,玩其辞”的思维模型,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达到“乐天知命故不忧”的生命境界。


这次对话,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要“独善其身”,深研学问,更要“兼济天下”,做一位合格的文化“翻译者”和“摆渡人”。
最后,作为荣誉的见证与承载者,在颁奖与授职中感受千钧重任。
年会的颁奖典礼,是一场群星璀璨的高光时刻。当我有幸为获奖的嘉宾们颁奖时,从他们手中接过的一张张证书,脸上洋溢的每一份喜悦,眼中闪烁的每一束光芒,都让我无比动容。这是对他们在易学道路上辛勤耕耘的最高嘉奖,更是对全体同道中人的巨大激励。



而最让我感到意外与惶恐的,是大会授予我“渚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顾问”的崇高职位,并颁予多项个人奖项与证书。当我的名字在会场响起,当我从德高望重的李院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聘书时,我感到的并非仅仅是荣耀,更是一份如山般沉重的责任。这份职务,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征程的嘱托。它要求我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坚实的担当,为整个研究院的发展,为中华易学事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全部心力。









三、 心得感悟:从“我”到“我们”的易路升华
盛会终将落幕,但思想的回响与心灵的震颤,却如鹤鸣山的余音,久久萦绕。静坐回思,此次年会带给我的感悟,可以浓缩为三个关键词:
其一,是“回归”。 鹤鸣山,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道源,让我们得以从日常的琐碎与喧嚣中暂时抽离,回归到文化的本源与本心。在这里,我们探讨“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在回归宇宙万物的运行法则;我们致敬先贤,就是在回归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这种回归,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量的出发。

其二,是“连接”。 年会是一座宏伟的桥梁。它连接了天南地北的同道,让孤军奋战的我们,发现彼此,结成志同道合的“我们”。它连接了理论与应用,让高深的易理与企业管理、身心健康、城市规划等现代课题擦出火花。它更连接了传统与未来,让我们坚信,源自远古的智慧,恰恰是照亮前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明灯。



其三,是“繁华”。 “易路生繁华”,这不仅是我对年会主题的深刻认同,更是我亲眼所见的景象。这份繁华,是学术思想的百花齐放,是人才队伍的枝繁叶茂,是应用成果的春华秋实。它预示着,我们所走的这条“易路”,绝非一条孤芳自赏的幽径,而是一条能够滋养个人生命、助推社会、促进文明互鉴的康庄大道。

作者(前排中间位置)
结语:背负行囊,重新出发
当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离开云雾缭绕的鹤鸣山,重返我所深耕的中原大地时,我的行囊比来时沉重了许多。里面装着的,是荣誉与证书,是同仁们馈赠的著作与论文,是采访的视频与照片,但最重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渚夏周易文化研究院2025年年会,是我学术生涯与人生旅程中一个崭新的坐标。它标记着一段过往的圆满,更指向一个未来的开端。作为八宅派风水传承人、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与顾问,我定将不辱使命,与全国三百位同仁乃至更多后来的同道们一起,携手并肩,在这条伟大的“易路”上,继续问道,持续耕耘,共同迎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璀璨夺目的“繁华”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