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墨香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

Zhuxia Zhouyi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返回首页 》

廖墨香

 个人履历

  廖墨香(1933年~  )湖南省新化县人。

  著名的数学和逻辑学统计学专家。

  中国国学和易学泰斗,“北派易学”开山宗师。

  易学与数学结合科学成果极为突出的著名应用数学专家。

  现任南开大学允公高等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南开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香港高等进修学院等海内外知名大学的特约国学和易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33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分配在天津从事教学工作。

  曾在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及理工学院等高校任教。

  1992年获德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的名誉称号。90年代初期获得后来易学界广为人知称颂的“南邵北廖”之赞誉(即南有邵伟华,北有廖墨香,在易学界有“邵伟华传道江湖,廖墨香治学朝堂”的典故)。被国际誉为“北廖——翰墨书香,不老希夷”。

  1994年在天津首创“天津墨香传统文化责任有限公司”至今一直任董事长,公司人员大都是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某项传统文化专长的入员组成。

  1997年澳大利亚华夏周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中国著名易学家廖墨香访问墨尔本的消息以及当地记者和当地有名的易学家访问廖氏的详细报道。97年天津日报以著名易学家称号报道公司有关举办周易学术讲座。

  1999年公司成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民营数学研究所,包括董事长在内三位科研人员(其中一人为兼职)参加2002年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在此权威的国际一流的科学论坛上宣读了三人各自撰写的英语论文,其论文被载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论文集的史册上。

  2002年被邀请参加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且其论文荣幸的得到大会组委会的审批,在大会的分组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古代几个数学成就》的学术报告。廖老谦谨治学不喜名利,认为易学是祖先的文化遗产,只能继承和研究,个人无权私有化和标新立异,始终坚决谢绝这些外界的赞誉。

主要成就

  廖墨香教授出生于医易世家,酷爱中国传统周易术数,通览了民间、图书馆众多易学典籍,用数学家的睿智经过潜心多年研究,很多周易应用的成果,造诣颇深。

  他把我国古代周易占卜之术加以改进,使之成为预测现代经济生活的有效方法。

  其1991年出版的<周易预测学指南> 遍及全国各地,深受中外人士的好评和欢迎,并为新加坡等国国立图书馆收藏;1994年出版<周易与现代经济预测>一书,又一次轰动当今易学界;在易学风水预测领域的著作、培训广为流传。

  廖老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深研苦修易学大道,至今已是耄耋之年,但谦诚好学,大度恳诚,不计得失,不耻下问,虚心向各行同仁求教,每天都要记笔记写心得,可谓纯粹之人,堪称易界之尊。

  2007年8月廖墨香先生在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被评选为“世界著名易学导师”的荣誉称号。

  2008年廖墨香先生应邀参加了由美国亚洲协会与中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华尔街日报》联合举办的“2008年亚洲协会第18届企业家年会”,有不少中美高层政要人物参加。

  图为廖老参加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时与同样出身易医世家的南京易经协会著名易学大师鹤阳山人张树峰大师合影。

 桃李满天下

  廖老重才惜才爱才,墨香公司人才济济。

  以廖先生的得意门生刘文元先生为例,2008年他所著的《四柱命理正源》,在台湾滚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他所著《奇门启悟》也在国内正式出版。

  此外还有学生马焕魁、赵跃翔、程薪渝、徐震、龚大昕等一批年轻有为、各有建树、不可多得的人才,所有这些,表明墨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继有人,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易学家正在茁壮成长。

  (——摘自廖墨香2008年7月《天津市墨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学术研究简况1994—2008》)

  2009年5月29日,吉林中国周易大会“北廖”在“南邵”开宗立派20年后正式开山收徒(备注:此前廖老虽然桃李天下,但是由于廖老的谦隐,仅有刘文元和江山、张怀文、龚大昕等几人在及特殊的情况下,获得隐传弟子资格),现场收录入室大弟子5人(按五行列名),加上早年的侍从学生弟子“天,地,人”(按三才赐号同为大师兄阶)和“日,月”(按两仪赐号),确认十大弟子传人,宣布成立中华北易学术专家团队(团队宗旨:继承传统文化,服务和谐社会)。

  2010年1月27日,于75华诞正式确立二十八位开山大弟子和三十六学生。

  2011年有在墨香文化公司周易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北方易学中心,进行系统的易学研究和培训工程。

  廖老开山收徒,绝非古人的宗派传承,而是为了更好的严谨治学,专心培育国学人才,为祖国文化事业输送人才。

QQ截图20180418162926
QQ截图20180418162944
QQ截图20180418163017

Copyright © 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8001399号-1